近期,廣東珠江口城市群森林生態系統國家定位觀測研究站工作人員通過收集各處生態監測站系統視頻時,鏡頭中多次發現貓頭鷹的身影,為我市進一步加強野生動物保護工作提供了重要科學參考。
貓頭鷹并不是一種鳥的名字,而是鸮(xiāo)形目鳥類的統稱。
該目鳥類頭寬大,嘴短而粗壯,前端成鉤狀,頭部正面的羽毛排列成面盤,部分種類具有耳狀羽毛。它們的臉型、雙眼的位置以及像耳朵一樣的羽毛,使得這些鳥類的頭部像貓一樣,故叫貓頭鷹。
鸮形目下分3科:草鸮科、鴟(chī)鸮科、原鸮科(已滅絕),有超過130種。
我們今天的主角——斑頭鵂鹠(xiū liú),就是其中的一員。

斑頭鵂鹠(Glaucidium cuculoides)是鴟鸮科、鵂鹠屬于鳥類,鵂鹠屬于貓頭鷹中體型最小的一類,俗稱“小貓頭鷹”,其體長20-26厘米,體羽褐色,身體背部多白色橫斑,無耳羽簇。面盤不明顯,腦袋圓溜溜的,幾乎看不到面盤,整體看起來像個圓球,顯得很乖巧。
這次,珠江口城市群森林生態站的技術員,拍攝到了清晰的視頻,讓我們身臨其境地觀察可愛的貓頭鷹吧!
我們常說貓頭鷹是“夜貓子”,是因為貓頭鷹眼睛的瞳孔非常大,使得光線易于入眼,視網膜中視桿細胞非常豐富,而且不含視錐細胞,對弱光也有良好的敏感性,適合夜間活動。貓頭鷹的眼睛和人類的區別很大,它是圓柱體的,不能在眼眶內自由地轉動方向,當貓頭鷹想要觀察周圍的情況時,只能轉動整個頭部。因此,貓頭鷹具有特殊的頸椎結構,它們的脖子十分靈活,可以270°轉動頭部,它們的臉甚至能夠轉向后方。